国产化加固笔记本电脑的CPU作为计算机设备的运算和控制核心,负责指令读取、译码与执行,因研发门槛高、生态构建难,被认为是集成电路产业中的“珠穆朗玛峰”。
纵观全球,Intel、AMD两大巨头领跑通用CPU(桌面与服务器CPU)市场;国内,国产CPU正处于奋力追赶的关键时期,以飞腾、鲲鹏、海光、龙芯、兆芯、申威等为代表的厂商正全力打造“中国芯”。
-
龙芯: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MIPS架构芯片,在专用类、工控、嵌入式终端等领域优势较强,生态拓展可能会有一些影响。
-
兆芯:来自台湾威盛的X86架构授权,主要在上海地区有一定的优势,信创领域份额比较小
-
飞腾:由中国电子集团(CEC)和国防科大共同开发,ARM V8架构永久授权,打造PK生态。飞腾CPU+麒麟OS
-
海光:基于AMD的ZEN架构,性能比较优异,生态比较完善
-
鲲鹏:ARM V8架构永久授权,开放服务器和PC主板,支持OEM整机厂商发展自由品牌,组建产业联盟扩大生态
-
申威:起源于特殊应用领域,体系架构基于Alpha衍生而来,在信创领域市场化能力弱,份额非常小
龙芯 |
鲲鹏 |
飞腾 |
海光 |
兆芯 |
申威 |
|
研发单位 |
中科院计算所 |
华为 |
天津飞腾 |
天津海光 |
上海兆芯 |
江南计算所 |
指令集架构 |
MIPS |
ARM |
ARM |
X86(AMD) |
X86(VIA) |
ALPHA |
架构来源 |
指令集授权+自研 |
指令集授权 |
指令集授权 |
IP授权 |
威盛专利交叉授权 |
指令集授权+自研 |
CPU国产化大潮起,群雄正逐鹿中原。CPU作为ICT产业的核心基础元器件,是国家发展的一大“命门”。
目前,在国际环境、产业政策、市场需求的联合驱动下,一大批国产CPU厂商奋楫前行,在制作工艺、性能、国产生态等多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,为CPU的自主可控、安全可信做出了贡献,并在“好用”的市场化道路上越走越远。